能源网讯(记者莫飞)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在供电侧搭建了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仿真平台。该平台能够评估风能、太阳能、水力、火力等多种类型能源的网络相关能力和灵活性。为高比例新能源稳定、经济、协调运行提供理论指导,有效支撑新型电力…
记者7月8日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唐红教授领衔的项目组经过五年多的技术攻关,形成了电弧防护“机制-纤维-面料-服装-评价”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并实现了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可控。近期,项目组研发的电弧测试系统已为国内外公司提供测试服务,电弧防护材料和设备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省市各级电力公司使用。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或负载断电时就会产生电弧。因此,电弧事故是电力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之一,常常造成严重烧伤和死亡。其持续时间通常小于1秒,弧柱核心温度可达2万摄氏度,具有极高的辐射能量。电弧的爆炸性也非常猛烈。只需几分之一秒,就可能导致触电死亡、衣服烧裂、严重烧伤等伤害。
此前,只有加拿大和西班牙可以提供权威的电弧测试服务。测试周期长、价格昂贵,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弧产品的发展。为此,项目组系统研究了弧闪爆炸对防弧材料的影响,提出了弧闪爆炸对防弧材料的损伤及防弧机理;他们发明了间位芳纶交联增强技术,有效改进了间位芳纶交联增强技术。芳纶纤维的高温尺寸稳定性和断裂强度;防弧吸能防爆织物结构创新设计,高性能防弧材料制备。
据悉,该项目在双频起弧电源、电弧安全稳定、高精度抗干扰集热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建成了国内首个电弧光防护性能评价体系,通过了CMA、CNAS认证,制定、修订了国家标准。 1项、2项行业标准,对于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水平、增强我国应急救援个体防护装备的世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张野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