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网讯(记者莫飞)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在供电侧搭建了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仿真平台。该平台能够评估风能、太阳能、水力、火力等多种类型能源的网络相关能力和灵活性。为高比例新能源稳定、经济、协调运行提供理论指导,有效支撑新型电力…
存量竞争时代,OTT成为营销行业的一大“突破口”。
足够大且快速增长的用户群是广告商的信心源泉。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OTT用户已突破10亿,智能设备行业月活跃用户近三年持续增长。
所谓用户在哪里,哪里就有广告商。OTT的媒体价值被广泛看好。根据《2022年家庭智能大屏营销白皮书》,2021年OTT广告收入将达到153亿,预计2022年将达到204亿,增长率为33%。
但事实上,现阶段大多数广告主对OTT仍抱有刻板印象。他们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品牌广告,并不将OTT视为数字媒体。这种印象形成的背后,其实存在OTT的几个长期痛点:与移动端相比,交互性较弱,受众画像不够清晰,营销归因和效果评估也较困难。
行业一直都有惯性,OTT对于广告主来说还有更多的价值有待挖掘。现阶段,行业急需有人来解决痛点,真正向广告主传达行业的进步和变化。
01投前策略升级:清晰了解用户、提升画像、精准触达
长期以来,广告商最害怕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却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当前,我们正处于企业普遍降本增效的阶段。营销环节必然会追求精打细算,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增长。这其实也是时下经常提到精准营销这个概念的原因。
营销是品牌首先接触用户,然后发现他们的需求,然后让他们购买产品的过程。因此,广告费之所以被浪费,很可能是因为用户定位不准确。
当今的用户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手机上的一个种草视频,一个信息流广告,或者路上看到的广告牌,都可能是他或她产生兴趣甚至直接下单的原因。用户接触点跨终端、跨媒体,数据统一难度加大。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研究表明,跨设备归因是媒体专业人士面临的主要挑战。
其次,用户行为的跳跃实际上增加了另一个难度。用户的注意力会在多个渠道之间切换,甚至同一渠道内用户真实消费心理的变化也难以恢复。用营销领域经典的AIPL模型来说,一般来说,用户从认知到购买,但在微观层面,用户可能会向前跳跃,停留较长时间,或者回头。
把这些困难放在OTT领域,显然OTT营销已经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刻。
OTT始终覆盖一对多家庭。此前,广告商知道哪个家庭看到了广告,但无法直接确定家庭中的个人。OTT和移动标签无法通用,直接连接困难。同时,传统的洞察方法是离线调查+概率去重,本质上是依靠人工调查数据来支撑算法,触达效率和效果自然不够准确。
近日,小米OTT与TalkingData联合推出的OTT全链路数据赋能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让你从ONEHOUSE看到ONEPEOPLE的解决方案。
小米OTT的优势在于,作为行业第一的智能大屏营销平台,已覆盖超过7050万家庭;再加上背后整个小米生态系统的数据,首先在整体用户触达规模上有保证。TalkingData的优势在于,通过其自主研发的覆盖移动、PC、OTT、DOOH终端的跨屏设备识别码,可以获得“一个HomeID”,从而增强用户标签画像。
双方优势叠加。首先,它解决了过去OTT与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其他媒体难以连接的问题。跨媒体用户行为的聚合和统一,让广告主从看家庭覆盖升级为看家庭成员覆盖,这是真正了解覆盖人群的必要前提。
有了跨端总结的基础,就有了更精细化洞察的可能。广告主可以确定庞大的广告覆盖人群中,有多少人真正受到公司品牌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认知度、好感度甚至购买意向。行业常用的评价指标TA集中度的原理如出一辙:击中目标群体的比例越高,意味着投放越精准,营销预算使用效率越高。
同时,清晰的洞察和精准的接触,使得个体用户的行为偏好可视化、立体化呈现。广告商也可以以此作为后续定向广告和个性化广告推荐的参考。进一步看,广告的触达效果和用户反馈都被数字化,并实现实时回传。这也将引导广告主对后续的营销玩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换句话说,数据的有效性将不断延伸,从而影响整体营销策略。将数据应用到整个营销流程,才是数据驱动OTT营销的真正体现。小米OTT与TalkingData的合作看似只是实现了对用户的精细化接入,但实际上其有效性和影响力将被逐步放大,并用于解决投资前的行动布局和整体策略中的许多问题。
02投资引导决策,投后可归因,效果可衡量
当然,营销本质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广告主的充分关注、玩法的不断堆叠、对用户心智的持续影响。解决投资前期的困难只是第一步。小米OTT携手TalkingData推出的是OTT全链路数据赋能解决方案。全链接意味着他们也关注投资和投后方面。
在广告方面,广告商需要明确回答许多问题。比如,直观地讲,各个厂商的硬件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优质的营销场景、厂商的创新能力都会对营销效果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呢?另一个例子是大多数广告商使用开放屏幕。这是一种必备的广告类型,竞争也很激烈。但事实上,OTT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广告主要学会如何选择、如何组合。
小米OTT与TalkingData的合作重点是指导投资决策。由于OTT厂商各自为政,形成闭环,从行业角度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小米OTT和TalkingData都拥有庞大的数据积累。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获得行业和消费者洞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投资之外,OTT营销升级更关键的变化发生在投资之后。
做营销归因和绩效评估确实很难。OTT做品牌广告时,用户在推广后需要跳转到其他渠道购买。这个过程被打破了,所以很难做出归属。现在OTT内容可以与电商结合,但实际上它仍然会跨越多个渠道、平台和设备。
现在随着技术的创新,OTT已经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广告商的意识还没有跟上。目前,行业普遍重视产品与效果的融合。OTT能否纳入广告优先投放范围的关键是要让广告主真正看到OTT可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投后效果指标,让OTT的投资价值能够进一步清晰展现。
针对上述问题,小米OTT与TalkingData通过合作形成了投后增效闭环链路。
在前端环节方面,小米生态系统整体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大众流量池。此外,其多样化的广告形式、沉浸感和购买意向刺激,可以充分刺激用户从认知阶段转向兴趣和购买阶段。
在反向链接中,TalkingData使用用户媒体接触点映射来恢复购买和重新购买路径。即使跨屏,也能帮助广告主看到用户完整的消费历程。通过多点触控归因,他们可以了解与用户交互的每个步骤的有效性,这可以用于增量分析。
总体来说,这个环节可以实现从曝光回流、行为监控到购买归因、配送优化等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是可追溯的、可量化的、可优化的,并且可以产生更多的结果。多个强有力的行动点,最大化OTT对外的营销价值。小米OTT与某美妆品牌基于该链接进行了跨屏广告归因测试。同等预算下,品牌的投资回报率相比单独移动广告可提高6-10%,足以说明其精准归因的有效性。性别。
过去,品牌依赖于广泛的整合营销思路。OTT、户外广告、电梯广告等简单地混在一起,帮助品牌在短期内提升知名度。但现在,数字媒体不断多元化,单一媒体很难充分发挥其价值。粗放、集中的媒体投入过大。品牌要精耕细作,平台要提供可用的产品、工具和战略指导。
在OTT领域,要实现真正的精耕细作,首先需要正视长期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改变广告主的认知;然后利用技术和数据深入挖掘整个营销环节,真正提高效率并获得长期增长。
借助与TalkingData的合作,小米OTT是完成OTT营销价值拼图的重要一块,受到业界尤为重视。有了全链路数据支撑和评估基础,OTT营销的发展将有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