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学知识网

国产接口芯片厂家(接口芯片公司)

时间:2024-01-07 00:02:46作者:科学知识网 分类: 刷机 浏览:665

摩尔定律失效,芯片性能提升遇到瓶颈

在讨论Chiplet之前,摩尔定律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戈登摩尔老师在1965年提出了摩尔定律: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年都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以相同的价格可以获得两倍数量的晶体管。然而十年后的1975年,摩尔老师将该定律的期限修改为24个月。至此,摩尔定律已经影响了半导体行业半个世纪。

国产接口芯片厂家(接口芯片公司)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演进,半导体行业发现摩尔定律正在逐渐失效。上图右上部分是Intelx86CPU从1970年到2025年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每颗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右上深蓝线),但主频(右上天空)蓝线)和热设计功耗(右上灰线)自2005年以来变化不大。同时,由于先进工艺成本较高,2012年后晶体管成本下降速度放缓,甚至出现了未来成本增加的趋势。

从上图右下侧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芯片制造工艺不断缩小和进化,晶体管的数量也相应增长。2019年之前,单芯片晶体管数量和工艺几何形状的演变一直与摩尔定律高度相关。由于每个周期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都会增加一倍,因此理想情况下,Die的尺寸可以保持不变。但根据右下绿色标记区域,可以看出单片Die的尺寸正在日益增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片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也是由Die的增加造成的。由于Diesize的增长,受到掩模尺寸、工艺良率等因素的制约,这意味着通过增加DieSize来提高单芯片的计算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

简而言之,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每24个月将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已经变得困难。这意味着芯片性能的提升现在遇到了瓶颈。性能不能仅仅由工艺技术驱动,还需要架构创新驱动。因此,业界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Chiplet帮助芯片生产降本增效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失效,Chiplet技术在半导体行业兴起。总体而言,Chiplet具有高集成度、高良率、低成本三大特点。它被视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

曾克强表示,通过多芯片的片间集成,Chiplet可以突破传统单芯片的上限,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水平。例如,左上图中的单片集成SoC采用了统一的工艺,这导致芯片的所有部分同时迭代。其开发时间长达三四年,缺陷数量可达数百个。左上图中的独立IP集成chiplet划分了不同的功能,然后选择性地迭代某些单元的流程。迭代模具后,就可以制造下一代产品,可以加快产品上市周期。Chiplet芯片集成了广泛应用且成熟的裸片,有效降低了chiplet芯片开发的风险,减少了重新剥离和封装的次数,从而为芯片企业节省了研发投入。

Chiplet可以提高复杂SoC芯片的良率。该解决方案将复杂的SoC芯片划分为更小的芯片。单颗芯片面积越大,良率越低,相应的芯片制造成本也会越高。芯片设计的成本也会随着制造工艺的演进而增加。切割小芯片可以有效降低芯片设计成本。另外,在SoC设计中,模拟电路和大功率IO对制造工艺不敏感,不需要高端芯片制造工艺。SoC中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单独的chiplet,并且可以根据功能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最小化芯片,提高芯片良率,降低芯片成本。

Chiplet有两种常见的应用案例:同构(聚合系统)和异构(分段系统)。同构是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的封装技术,适用于CPU、TPU、AISoC等。这种方法将多个Die紧密连接起来,以相同的Die设计实现计算能力的扩展。其接口要求低延迟、低误码率;异构就是按照功能来拆分芯片。先进工艺的模具提供高计算能力和性能,成熟工艺的模具负责常规或特殊功能。来自这些不同工艺的模具被包装在一起。

在用例方面,第一代和第二代AMD服务器CPUEpyc系列分别采用了同构和异构方法。第一代Epyc采用7nm工艺,采用同构的方法聚合4个相同的Die。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只需要多个Die互连即可增加算力;第二代Epyc将芯片功能拆分为CCD运算Die(计算核心Die)和IODie通过异构方式集成,实现了先进技术与成熟技术的巧妙融合。

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多个Die集成到一颗大芯片中,实现算力的扩展。适用于CPU、FPGA、通信芯片等产品。同时,Chiplet也对接口的标准化、兼容性、可移植性提出了要求。它们必须具有低延迟和低误码率的优点。制造商在选择接口时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问题。

曾克强总结道:Chiplet可以提高大芯片的设计良率、降低芯片研发风险、缩短芯片上市时间、增加芯片产品组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它被视为有效延续摩尔定律的新途径。

Chiplet的发展趋势及生态布局

Chiplet应用于芯片的时间并不长,但从2020年开始发展非常迅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4%。预计到2031年,全球chiplet行业市值有望达到470亿美元(上图左侧)。

由于Chiplet将芯片划分为不同的小芯片并互连,因此相关接口IP市场也出现了新的需求。上图右侧展示了各种传统接口IP市场的发展趋势。蓝色方块反映了小芯片互连接口IP的趋势。小芯片互连接口IP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其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预计2021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0%,到2026年全球产值将达到3.2亿美元。

Chiplet技术需要分段、堆叠和集成。该技术将推动芯片产业链的变革。曾克强预计,Chiplet的发展将分为几个阶段:2023年之前的两到三年是Chiplet生态的早期阶段。芯片公司将剥离芯片并寻找先进的封装组合。每家公司将根据自己的定义协议这样做。产品现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3年,随着工艺达到3纳米,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的失效变得越来越明显,摩尔先生的去世似乎证实了旧时代即将结束。与此同时,Chiplet的新时代正在开始。设计制造商重复使用和迭代他们设计的小芯片。与此同时,技术逐渐成型,互联标准日趋统一。

预计到2027年,Chiplet生态将进入成熟阶段,真正进入IP硬化时代。届时,一批新公司将诞生:chiplet小型芯片设计公司、集成小芯片的大型芯片设计公司、有源基板供应商以及支持chiplet集成的EDA公司。

Chiplet生态链主要有四个重要角色参与:EDA供应商、IP厂商、封装厂、Fab厂。尤其是对于IP供应商来说,基于IP复用模式,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IP供应商有潜力演变成chiplet供应商。IP供应商还需要具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以及多品类IP布局和平台运营能力。这些都对IP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chiplet增加了更多的异构芯片和各种总线,相应的EDA覆盖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创新功能。国内EDA企业需要完善相关技术来应对堆叠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如热应力、布线、散热、电池干扰等的模拟等。在封装方面,需要2.5D和3D先进封装技术支持,Fab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chiplet标准。主流标准包括XSR、BOW、OpenHBI、UCIe(具体参见上图右表)。右表中绿色代表技术优势,红色代表劣势。可见UCIe标准从多个角度都具有优势。它定义了逻辑PHY、训练机制、初始化序列、边带和链路控制。此外,它重用了成熟的PCIe和CXL生态系统,这将加速这一新标准的采用,并得到代工厂、封装厂、无晶圆厂和系统公司的支持。

从左图可以看出,UCIe提供了带宽、能源效率和延迟的组合。具体来说,UCIe定义了完整的协议层,继承了CXL和PCIe生态系统的优势。UCIe16G将主导标准封装和先进封装行业,而UCIe32G将在更先进的封装工艺和高端应用中采用。

如何解决Chiplet面临的挑战

Chiplet的开发刚刚起步,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产业链和技术升级的配合。这些挑战主要分为两类:上图中的蓝色部分显示了堆叠和集成多个Chiplet的挑战,绿色部分显示了系统分段设计的挑战。

堆叠集成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挑战:封装技术、电路设计和协议标准。

首先,Chiplet技术将单个大硅片切割成多个小芯片,然后将这些小芯片封装在一起。单个硅片上的布线密度和信号传输质量远高于不同的小芯片,这需要开发高密度、大带宽布线的先进封装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多个chiplet之间的布线数量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英特尔和台积电都已经拥有通过中介层互连多个chiplet的相关技术储备。目前,这些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更新的技术不断推出。

其次,用于Chiplet之间的高速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虽然Chiplet之间的通信可以依靠传统的高速Serdes电路来解决,但甚至可以完全复用PCIe等成熟协议。不过这些协议主要是用来解决芯片之间甚至板卡之间的通信。Chiplet之间的通信会造成面积和功耗的浪费。

再次强调,通信协议是决定Chiplet是否可以复用的前提。Intel推出了AIB协议,台积电和Arm合作推出了LIPINCON协议。然而,目前小芯片仍然是领先半导体公司使用的技术。这些制造商缺乏与其他小芯片互连的动力。目前UCIe联盟最重视的是协议。如果实现通信协议的统一,IP公司可能会实现从卖IP到卖chiplet的转变。

先进封装解决了如何组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切割的问题。当Nvidia决定在下一代GPU中采用chiplet技术时,它考虑并验证了如何将完整的大型芯片设计划分为多个chiplet。这其实就是设计方法论的最初体现。要将基于chiplet的设计方法从可用变为易用,需要定义完整的设计流程并开发配套的设计辅助工具。

中国开发chiplet面临哪些挑战?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当前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技术封锁,而封锁带来的自主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单位硅片面积的晶体管数量难以增加,而是追求单个封装内晶体管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也是目前chiplet技术发展对国内芯片行业的意义。

但现在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技术、经验、标准协议、人才、知识产权和专利积累,而且中国芯片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不可能依靠一家或几家企业来构建Chiplet生态系统。这就需要不同的企业分工协作,共同打造Chiplet产业链。

中国想要发展自己的Chiplet生态链,就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国内CCITA联合集成电路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定义了小芯片接口总线的技术要求。这是中国本土的chiplet标准。去年12月15日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查并发布。

该标准与UCIe有两个主要区别:UCIe仅定义了并行端口,而CCITA的Chiplet标准同时定义了并行端口和串行端口。两者的协议层自定义数据包格式也不同,但CCITA的标准兼容UCIe,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生态环境。在封装层面,UCIe支持Intel高级封装和AMD封装。CCITA定义的Chiplet标准主要采用国内可实现的封装技术。

新耀辉的接口IP解决方案

据曾克强介绍,新耀汇参与协议组织是为了推动Chiplet的发展。作为关键贡献者,参与标准协议的制定和推广,确保产品和研发能力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依靠对标准协议的深入理解,可以为业界带来更多的IP产品。

例如芯耀辉的D2DIP将互连延伸到短距离PCB,以满足中国本土市场需求。D2DIP解决方案涵盖了绿色箭头所示的所有封装类型,对国内目前的生产加工能力适应性强。目前,112GPAM4测试芯片已测试成功。

曾克强表示,Chiplet不仅仅是简单的IP技术,还包括整个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测试,如子系统设计、封装设计、PCB设计、ATE测试等。从IP设计开始,芯耀辉将SoC集成、系统应用需求、下游封装测试等chiplet的要求转化为IP设计规范的要求。从一开始,它就考虑了实现小芯片的后端要求。功能从IP源头上解决这些挑战。例如,从控制器、PHY、子系统等方面实现高性能、低功耗、低延迟,一般供应商都会追求PPA,但客户在不同的产品应用中对PPA的需求不同,所以我们提供灵活的配置。PHY更适合客户的具体应用,帮助不同的客户获得适合自己的PPA。而对于关键的频率相关部分,我们提供硬核,保证客户的时序收敛。另外,我们还在PHY中嵌入了很多Silicon后的测试功能,尤其是大家关注的KGD(KnowGoodDie)测试,因为在一个封装中多个Die互连后,不可能像一个封装那样进行测试。常规芯片。Pin来判断Die内部是否正常工作或者Die与Die之间的互连是否存在短路,所以我们的PHY提供了丰富的D2DKGD测试功能。控制器和子系统也是如此。我们从IP设计的源头解决这些挑战,而不是将挑战推到系统设计和生产测试以适应IP。这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加快了客户芯片的上市时间和首次流片的成功率。

目前,D2DIP已成功量产客户项目,主要包括数据中心、5G、网络交换机应用等。客户项目导入的例子与AMD第一代服务器类似,采用同质聚合实现多个Die的互连。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