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中国云计算生态发展峰会暨安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揭牌仪式在合肥隆重举行。会议云集政府领导、专家院士以及数百家知名企业,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前景,剖析云计算生态产业的发展。会上,联想作为云计算生态发展联盟核心单位…
据《自然》网站5月9日报道,美国Quantinum量子计算公司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创造”了任意子(Anyons)。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容错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相关报告已提交至论文预印本网站。
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通常根据其所携带的自旋分为两类:具有整数自旋的玻色子(例如光子)和具有半整数自旋的费米子(例如电子)。然而,1977年,两位挪威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理论:二维空间中存在某些粒子,其行为服从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之间的新分数统计。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切克将这种准粒子命名为任意子。
物理学家预测,当任意子交换位置或彼此循环(编织)时,准粒子的量子态将会改变。编织某些类型的任意子可能是构建更好的量子计算机的有用技术。当前的量子计算机非常容易出错,而编织任意子在存储信息时更能免受错误的影响,这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更具容错性的量子计算机。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H2 的新型量子处理器,它使用镱和钡离子通过磁场和激光捕获来创建量子位。研究小组将这些量子位编织成笼形图案(交错的三角形网络),发现量子位的量子力学性质与预测的任意子相同。
普渡大学实验物理学家米歇尔·曼弗拉认为,虽然最新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任意子,而只是模拟了它们的一些特性。然而,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粒子的行为符合定义,它们仍然可以构成量子计算的基础。 (记者刘霞)